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人大  >  正文

海盐人大:“三重三融三联合”助力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4-05-09

  

  近年来,海盐县人大聚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委会先后多次视察职教园区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情况,听取和审议县政府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发挥“四微”履职优势,多次组织代表深入职业院校、重点企业开展职业教育调研活动。去年12月,常委会专门提出完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做准做活专业设置等15条审议意见交由县政府研究处理,以人大“三重三融三联动”助力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持续深化建设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一、强化在“三个重”上督落实。一是重顶层设计。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组织与会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结合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实际,调研推动《关于擦亮“优学在盐”教育品牌 推进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海盐县中职学校办学体制调整优化方案》等文件出台。督促政府实施“优职成才”行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业教育高层次贯通融合。二是重财政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听取审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监督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通过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县人大审查批准的总投资18.15亿元的县职教中心项目目前已基本建成。2021年以来,共投入到职业教育资金15.47亿元,2024年预计投入到职业教育资金达5.61亿元。三是重产业需求。提出“围绕产业设专业,围绕企业定学业”的审议意见,建议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及淘汰落后专业机制建立。2023年,全县中职学校开设了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等12个类别29个专业,其中4个专业为新设;嘉职院海盐学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跨境电子商务等4个适配县域产业的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技术技能人才。

  二、聚力在“三个融”上做文章。一是促平台融。专题调研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和校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打造“海盐理工职教联盟”和“海盐商贸职教联盟”等平台品牌,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目录数据库等平台贯通,打造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研融合服务组织。二是促产教融。开展产业调研,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根据海盐紧固件、集成家居、核电关联等特色产业,先后督促成立智能集成家居产业学院、佳乐工控研学中心、核电关联行业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基地,在基地共建、设备共研、教材共编、双师共育等方面,促成了产教融合的新样态。三是促校企融。进企开展座谈调研,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个性订单培养。推动政府制定《校企互派人员挂职交流办法》,聘请50余名企业“工匠名师”为职校兼职老师,聘请姚红飞等全国劳模或省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4个;推动建设丹佛斯、恒通汽修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85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给予“金融+税收+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政策扶持。截止目前,辖区内大中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推动在“三联动”上聚合力。一是做实部门联动。推动县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指导和协调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专题研究以县教育局等5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督促政府抓紧落实审议意见办理,按相关责任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建立责任清单,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共同参与新合力。二是做强师资联动。利用两所中职学校合并优势,以“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为抓手,让师资有效对接师傅,推动实施“教师进企业,师傅进课堂”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和师傅同吃、同工作、同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培养,高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三是做优育训联动。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1+9”培训共同体,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个性订单培养,2023年开展职业教育培训15651人次。强化品牌效应,连续十年与秦山核电开展新工技能培训合作,以品牌“集群效应”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特色化、品质化发展。

  


来源: 作者:海盐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唐妤靖 陈兆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