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代表之窗 > 代表风采  >  正文

李垚:做乡村振兴的“领雁”代表

嘉兴人大网    发布日期:2024-06-21

  

  心中有责任,履职才有力。作为平湖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平湖市林埭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垚始终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密切联系群众,忠实履行职责,用有深度的建议、有温度的履职、有力量的监督,充分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领雁”征迁破难

  走进平湖市林埭镇共和村俞家湾,“书香沈庄,进士故里”几个字映入眼帘,一条小溪穿村而过,耳边流水潺潺,长长的清溪廊桥伫立于清溪碧水间,站在廊桥上放眼望去,“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古韵尽览眼底。这是平湖市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新征程上的一个缩影。

  “‘清溪清心·棒舞龙腾’示范片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适逢镇人大开展助力活动,叫我当‘领雁’代表,要以身作则、担当作为,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李垚说。

  李垚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发现,征收是阻挠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因此,他深入走访群众、全面摸排情况、梳理“破难清单”,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力。他团结带领村干部积极向涉及拆迁的群众宣传讲解征地拆迁补偿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让群众了解法律、掌握政策,并引导群众从大局出发,动员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拆迁工作。

  “李垚既是党支部书记又是人大代表,说话既紧扣政策规定,又切实维护每家每户的利益。我们信服。”征迁户说。

  “此外,土地流转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问题。”李垚说,“农户们眼前利益看得重,我就给他们既算眼前账又算长远账。”在李垚的广泛动员下,没过几个月就实现了整村流转,497户家庭的收入都获得了增长。

  “村民不认可,工作就会受阻。我们作为人大代表,更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感受,为群众排忧解难。”李垚说。

  “领雁”文化传承

  走过共和村清溪廊桥,一幢写着“清溪诗词馆”的庭院式古宅矗立在前,白墙上一首《林埭赋》洋洋洒洒,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推开清溪诗词馆的大门,历代沈氏名人介绍和诗集书目被依次陈列,将这片土地的诗韵人文完整地展现。

  “我们村每年有200多万元的经常性收入,要把结余的钱用到文化建设上。”李垚认为,诗书文化之气是俞家湾的底蕴。因此,他多次建议镇政府以诗书世家沈家旧宅为基打造清溪诗词馆。在他持续不断地建议下,镇政府着手行动,李垚与镇文化站充分沟通交流,从收集整理史料开始到方案图纸设计,从走访沈俞两家后代再到邀请诗文化专家出谋,他全程参与,只为打造出心中的诗意乡村。

  为实现更好的长效运维管理,李垚还组建了平湖市清韵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资金保障。

  李垚说:“600年前,文人墨客们除了写诗唱词,还以‘抚琴’‘焚香’为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制琴工艺和制香行业的发展,诞生了许多名店字号。”于是,李垚又牵头建立了制香共富工坊,把村里的七八户制香家庭汇集在一起,把制香打造成又一亮点。

  村民佘金夫说:“在李垚的带领下,我们村越来越好,不仅干净整洁,还很有文化,做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

  “领雁”乡村发展

  李垚坚持把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时刻倾听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声音”,全心全意把有益于群众的事办实、办好。

  危桥改造一直是共和村村民心中的期盼。为了让群众出行更安心,李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全村危旧桥梁进行改造,5年时间里先后改建了黄家桥、陶家浜桥、望山桥等11座桥梁,切实把危桥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安心桥”。

  凡是到过共和村的人都感觉这里的村组道路特别漂亮,整齐的行道树,乌黑的柏油路面,车行其中十分舒服。

  他始终心系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助推改善提升农村道路现状,李垚结合自身经验,先后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接通前进大道至天妃路路段的建议》《关于镇村道路建设需要新政策支持的建议》《关于对我市农村通组道路进行拓宽提升的建议》等建议。

  “要增加农村道路建设土地指标,将农村道路分类、分步、有序进行拓宽。”“提高全市配套补助标准。”在李垚的建议下,2024年平湖启动的新一轮农村公路路网规划中,将交通专项规划与国土总体规划进行匹配,解决农村公路拓宽土地资源要素保障问题。农村公路管理新办法也将完善现行补助政策。

  他还时常牵挂着村里的独居老人、残疾人、因病致贫家庭,千方百计改善他们的生活。

  “人大代表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必须做好‘领雁’,才无愧于群众的信任。”李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誓言。


来源: 作者: